我們家  因為老爸是端午節出生的小孩
所以每年都有媽媽牌肉粽吃

每年端午節前一天  媽媽都要一大早起床
準備生出肉粽的眾食材和調味料
粽葉、糯米、花生、魷魚乾、乾香菇、蝦米、鹹鴨蛋蛋黃、豬後腿肉、豬三層肉、偶爾來點栗子和蓮子
這些食材處理的時間順序不一
粽葉洗刷過後泡上一天  糯米泡上2-3小時  魷魚乾、乾香菇、蝦米泡個20-30分鐘  
蛋黃用線裁切成兩半  花生還有偶爾來的栗子和蓮子則是要先蒸煮過

材料都準備好之後  就開始要舞鍋弄鏟啦
老媽每次都會先炒餡料  
用醬油、紅蔥頭、鹽巴、冰糖、砂糖、水這些平凡的調味料狠狠將魷魚乾、乾香菇、蝦米、豬肉的香味包裹住
香氣總是讓我忍不住在旁邊就偷吃了
再來才是炒糯米和花生  炒過的糯米和著花生樸實的味道  加點醬油上色
半熟的樣子 看起來也很好吃
(OS:可惜這次沒回家參與包粽大戰  就沒圖可當證據)

接下來就是包粽子的大戲上場啦
老媽以前就教我  粽葉要一大一小  葉子頭尾交替放  不浪費又包得住  是老媽經濟實惠的哲學
粽葉要包的美  第一步的『圍漏斗』很重要 卻很簡單  取粽葉1/3的部分向內折就大功告成
放點炒過的糯米和花生舖底  豬肉、香菇、魷魚、蝦米、蛋黃全部都要來一點  
只能多不能少  是老媽偶爾大方的手筆 
放完也差不多是漏斗的九分滿   再舖上一層糯米花生
接著用長端的粽葉壓緊漏斗之後蓋上去  多出來的葉尾巴左右選一邊摺起來貼住粽子
再用傳統的棉線繞個兩圈 打個活結  一顆顆粽子就包完了
南部粽子厲害的地方就是把粽子丟到水裡面煮  煮完粽子的香氣還是存在  逼得人口水直流
小時候最愛三不五時一直跑到廚房偷看快鍋  明明看不懂還愛看  
看完了總免不了大聲問媽媽:好了沒?
這戲碼每年都要上演一次
煮好了  淋上一點傳統市場才有得賣的甜甜醬油膏就可以吃了  滋味一流
但最好吃的還是冰過一天的粽子  會比較 Q 


這次的粽子小歸小  料卻滿滿的  像花生就大到嚇人

但時間久了  我們長大了  老媽也年紀大了
這樣的製作過程是很累人的
所以老媽之前就有先見之明  抓我去學包粽子  分攤他一點辛苦
但我也出來混好多年了  老媽總期待我會回家幫她  
不然她就要回到一個人包粽子的日子  手容易酸  腰容易痛
今年雖然我沒回家  但有老姊加入戰場
(OS:姊,你長大了    )  
粽子還是送到了我手上  好大一串
吃過後  覺得味道淡了很多
直覺是老媽真的老了  所以味覺退步了 
但是  
不知道為什麼 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吃外面賣的粽子
也許是潛意識覺得粽子只能在家吃吧
也或許是外面的味道永遠比不上媽媽的味道吧!
(OS:我家的媽媽牌肉粽是真的很好吃呢    ) 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吃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